法国作曲家比才诞辰(于1875年6月3日逝世)。
1838年10月25日【出生】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Bizet),又名比捷。1838年10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出身于音乐世家。九岁学钢琴,同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又随古诺学习。比才的第一部独幕喜歌剧《医生之家》受韦伯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较深。1856年他完成了《C大调交响曲》,这部作品形式严谨,旋律清新色彩明快,充分显示了他的创作才华。年轻的比才音乐兴趣广泛,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总谱阅读能力曾使当时的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感到震惊。
1863年,他完成了歌剧《采珠人》,这是他应征写作的第一部重要的歌剧作品。1868年,他完成了具有纪念意义的标题组曲《罗马》。1872年,比才应邀为法国文学家都德的话剧《阿莱城姑娘》配乐。话剧演出并未引起轰动,但由于比才卓越的音乐创作,使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而广泛流传下来,并成为各国音乐会演出的名曲。歌剧《卡门》是比才创作的顶峰,剧情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比才把社会底层人物枣烟草女工和士兵推上了法国歌剧舞台。音乐与剧情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丰富的不同性格的旋律展现了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音乐上,比才强调了剧情发展的对比和力度,音乐生动而富有光彩。《卡门》是比才最心爱的作品,然而当时听众的鉴别力跟不上他的音乐天赋,从而使他缺乏自信。这个歌剧于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时,观众的反应十分冷淡。首演的失败使比才痛苦异常,据说当晚他在巴黎冷清的街道上绝望地徘徊了一整夜,他不断地问:“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此后一直情绪消沉。三个月后比才由于心脏病猝发而死,当时还不满三十七岁。在他死后四个月,也就是1875年10月23日,这部歌剧又在维也纳公演,获得极大成功。1904年12月,在巴黎举行了歌剧《卡门》上演一千场纪念公演。这时如果他仍健在的话,才是一个六十六岁的老人。死后成名的比才没有等到这一天。
法国作曲家。10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7年曾获罗马大奖。比才是现实主义歌剧的先驱,对法国和欧洲的歌剧创作产生过关键性的影响。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是他创作道路上起决定作用的作品,而最后一部歌剧《卡门》则标志着他创作上的最高成就。这部最优秀的作品是法国歌剧史上重要里程碑,是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歌剧的杰作,并直接启发了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兴起。其它作品还歌剧《采珍珠者》、《唐普罗科皮奥》及双钢琴组曲《儿童游戏》,钢琴曲《半音变奏曲》、《夜曲》等。
歌剧《卡门》 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 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