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人体育场建成
1959年8月31日
规模巨大、设备完善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于1959年8月31日在北京东郊建成。它是50年代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之一。
北京工人体育场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综合性体育场,占地35公顷,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它的中心运动场能容纳8万观众,这个数字在当时相当于北京各体育场(馆)的看台容纳观众人数的总和。北京工人体育场建成一个多月以后,1959年10月13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这里举行。作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它曾经承办过许多国际国内的大型体育比赛。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它作为主会场和足球决赛场,已被载入亚运史册。
为了适应第十一届亚运会比赛的需要,从1986年起,政府对北京“工人体育场”进行了历时3年的大规模改建。在正门北大门,一组意气风发的运动员雕塑群像迎面矗立。广场两侧建有国旗区,40根高达12米的旗杆围成一个圆形。乳白色的体育场外墙采用现代化新型雕塑喷涂工艺装饰,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门窗点缀其间,庄重典雅。体育场中央是绿草覆盖着的足球场。8条400米长的红色塑胶跑道环绕一周。四面看台上是红、绿、蓝、黄、棕5色玻璃钢座椅,色彩明丽夺目,看台上方覆盖着大罩棚,其中东西罩棚挑梁悬空向内延伸至18米,上面安装了352个高压铸铝金属卤化物灯,夜晚比赛时灯光全部开启,场内亮如白昼。场内音响设备均匀地悬挂在罩棚下,声音清晰、柔和、悦耳。主席台用平山红大理石装饰,两侧有50间观察室,室内装有现代化通讯设备,记者可以从这里向世界各地传递比赛信息。在体育场南端的看台上,有亚洲最大的电子显示装置,它的长度为44米,高度是11米。彩色大屏幕的显示面积是98平方米,能从不同角度,显示运动场上的角逐情景,为观众选择最佳画面和特写镜头。改建后的北京工人体育场,成为我国具有国际水准的体育比赛场地。


猜你喜欢:
- 1997年世界卫生大会反对在互联网上促销药品
- 1985年台湾新一代导演崛起
- 1954年联合国军撤出北朝鲜的最后一块土地
- 1849年罗马共和国宣布成立
- 1967年法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戴高乐总统为下水仪式剪彩
- 1993年首座高雷诺数风洞建成。
- 1988年中共中央决定放开绝大部分商品价格
- 1939年英国军舰“皇家橡树”号被击沉
- 1917年德宣布无限制潜艇战
- 1818年伊利诺州成为美国的第21州
- 1900年中国女作家冰心出生。(1999年去世)
- 1977年西藏昌都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
- 1860年南卡罗莱那州宣布脱离美国。
- 1958年宝鸡到成都的宝成铁路正式通车
- 1938年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