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或“世界阅读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始于1995年,目的是推动阅读和写作,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幌一郎曾为此公开撰文,称图书和版权作为人之创造精神的重要推动力,“在争取和平的斗争中发挥着突出作用”。
在过去几年中,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助下,广泛联络出版界与传媒业,举办各类阅读活动,成效显著。
美英两国曾分别将1997和1998年定为本国的“阅读年”,日本也于2000年举办主题为“儿童阅读年”的全年活动。布什总统上台后,拨款50亿美元改进教育,推广“无落后儿童”(No Child Left Behind)运动,以在5年内提升所有学童的基本阅读能力。
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威廉·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
很自然地,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
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版权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
2000年,受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启发,世界书都项目启动。每年有一座获选城市以世界书都之名庆祝和传扬人类的图书事业,开幕于当年的4月23日,结束于翌年的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