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逝世
1980年4月15日【逝世】
1980年4月15日 (农历三月初一),法国著名作家让·保罗·萨特去世。
1980年4月15日,巴黎哀悼哲学家让·保罗·萨特逝世,享年74岁。他离开了他的终身伴侣西蒙·波娃,50多年来知识方面的争论对于西蒙娜·德·波伏娃,留下了大量的小说与其它散文作品,包括专题论文《存在与虚无》和激荡人心的戏剧《毫无出路》。
萨特出生于一个实际上从未欣赏过他的才能的资产阶级家庭。未到4岁他就开始读书。很小的时候他就认定词是“事物的精髓”,60多岁时成了一位参加1968年5月的街头抗议活动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后来的观点有所改变。“承担义务应该用行动”,他说,“而不是用言词”。
1933年他在马丁-海德格指导下学习哲学。马丁-海德格拓宽了他的存在与意识的观点。萨特反过来又要求他的读者自己决定,要他们本身从别人的期望中解放出来,真正地感觉自己本身的存在。
萨特的一生从不回避现实,而且充满战斗性。站在马路边的汽油桶上发表讲话(而不是坐在沙发上)的这个姿态可看作是他一贯人生态度的表现。
196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出缺。这一荣誉瑞典文学院原来是打算颁给法国50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萨特(1905-1980)的,但这位大师拒绝接受这一荣誉。在写给瑞典文学院的信中他申述了自己的理由,他说他的这一行为并非针对诺贝尔奖金本身,而是他不接受任何一个来自官方机构所颁发的奖项。萨特所提出的客观理由是,他认为在文化的领域中,也有东西方的斗争,但是东西两文化事实上是可以和平相处的。他意识到文化的接触在一定情况下会出现冲突的现象,这些冲突必须靠人和文化的接触去排除,不能单靠一些机构的斡旋而解决。他同时还声明,他正是由这两种文化的冲突所构成,但他的同情心却毫无疑问是站在社会主义一边的。
巴黎街头挤满了致哀的群众


猜你喜欢:
- 1929年中苏因张学良武力接管中东铁路而断交
-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
- 1955年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之一、戏剧家洪深逝世
- 1990年苏联首例颅骨连体儿分离成功
- 1938年八女投江。
- 1987年中国新生代偶像乔任梁出生。
- 公元496年北魏改拓跋姓为元氏
- 1986年安德鲁王子和弗格森举行盛大婚礼
- 1981年由22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及其代表参加的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
- 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
- 1951年美国老一辈艺术家约翰-斯隆
- 1085年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七世病死于萨莱诺城。
- 1986年中国翻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五十卷已全部出齐
- 1980年南韩爆发“光州事件”
- 1903年殷墟甲骨开始流失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