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学者、诗人罗蒙诺索夫逝世
1765年4月15日【逝世】
1765年4月15日 (农历闰二月廿六),俄国文学和科学界巨擘罗蒙诺索夫逝世。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765)俄国化学家,哲学家。1711年11月19日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卡亚省杰尼索夫卡村,1765年4月15日卒于圣彼得堡。1730年到莫斯科考入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1735年他转入圣彼得堡科学院附属大学学习。1736年被圣彼得堡科学院派往德意志学习矿业,先入马尔堡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等,后到弗赖堡学习矿业和冶金学。1741年回圣彼得堡科学院,任物理学副教授。1745年8月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和化学教授。1748年秋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创建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1755年创办了莫斯科大学。1760年他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1764年当选为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
由于他在俄国科学史上的诸多贡献,特别是质量守恒定律和对俄罗斯语法的系统编辑,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
罗蒙诺索夫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他的科学宇宙观的基础是微粒哲学。他认为微粒(分子)是由极小的粒子元素(原子)组成的。他坚决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燃素说和热素说。他用微粒概念解释热的现象,提出了热是物质本身微粒的运动的理论。1748年他提出过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1756年他通过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的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他还提出了气体分子运动理论,认为空气微粒对器壁的撞击,是空气产生压力的原因。这些理论为俄国理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首先将这些理论称为物理化学。由于当时的俄国远离世界科学中心,他的这些重要成果未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在物理学方面,罗蒙诺索夫创立了热的动力学说,指出热是物质本身内部的运动,从本质上解释了热的现象;他提出了气体分子运动论,认为空气微粒对容器器壁的撞击是空气产生压力的结果;1741年,他创立了物质结构的原子一分子学说,认为微粒(分子)由极小的粒子--(原子)所组成,如果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组成的,它便是单质;如果物质是由几种不同粒子组成的,它们便是化合物,物质的性质并不是偶然形成的,它取决于组成物体微粒的性质……。这些理论为俄国的物理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 1925年首次在飞行中放映电影
- 1926年物理学家李政道诞生
- 1961年人工单性生殖试验成功
- 1628年白金汉公爵即将在普茨茅斯登船对法国的拉罗歇尔再次讨伐时,被约翰·费尔顿刺死。
- 1949年广东战役开始
- 1985年墨西哥发生大地震数千人丧生
- 1994年“申根协定”确定生效日期
- 1991年联合国发表报告 全世界3000万儿童无家可归
- 1885年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首次出版
- 1768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一版出版。
- 1986年中国美学家、教育家、文艺理论家、中科院院士朱光潜逝世
- 1995年新闻教育家顾执中因病在北京逝世
- 1951年志愿军发动攻势迫使美军撤出仁川
- 1917年爱德华·诺顿·罗伦兹出生
- 1914年发明指纹鉴别的犯罪学家阿方斯·伯蒂龙仁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