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在北京逝世
2000年3月19日【逝世】
李焕之(1919.1.2~2000.3.19)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原籍福建晋江,1919年出生于香港,少年时代在厦门度过。
1936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萧友梅,学习和声学。1938年8月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结业后又继续在高级班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延安到张家口,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上,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等职。自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198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李焕之自幼爱好民间音乐,热心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1935年后,即开始创作歌曲,作有《牧羊哀歌》(郭沫若词)、《黄花曲》(蒋光慈词)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与蒲风等诗人合作抗日歌曲,作有《厦门自唱》(燕风词)、《保卫祖国》(克锋词)等。
40-50年代,他共创作了300余首声乐作品。其中较突出的有《青年颁》、《民主建国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他还为电影《暴风骤雨》、《在长征的道路上》、《鲁迅生平》等配乐,为第2、第4两届全国运动会的大型团体操配乐,写作主题歌合唱曲《新长征颂》、《红旗颂》。为演出冼星海的大合唱《黄河》,他对其总谱进行过多次整理,并为《国歌》等作品编配合唱、钢琴伴奏与管弦乐总谱等。此外,他还与别人合作了一些作品。
几十年来,李焕之根据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出表现新时代精神而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其代表作有《生产忙》、《茶山谣》、《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民歌合唱;民歌合唱《苏武》与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以及管弦乐《春节组曲》、筝协奏曲《泪罗江幻想曲》、箜篌独奏曲《高山流水》等。他创作的管弦乐曲《春节组曲》现在已成为我国每年新年音乐会上必演曲目,是一部民族交响乐中经典之作。
李焕之在合唱指挥、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多次指挥大合唱《黄河》、歌剧《白毛女》的演出。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他指挥北京青年业余合唱队的演出获得金质奖章。他的音乐理论著作有:《作曲教程》、《怎样学习作曲》、《音乐创作散论》、《民族民间音乐数论》、《论作曲的艺术》等


猜你喜欢:
- 1986年中共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
-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逝世
- 1980年费孝通获得1980年马林诺斯基名誉奖
- 1940年法国向德国投降
- 1998年俄罗斯舞蹈家乌兰诺娃逝世
- 1834年埃德加·德加诞生,法国画家、雕塑家(+1917年)
- 1994年罗曼·赫尔措格当选为德国新总统,也是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位德国联邦总统
- 1991年中国棋院在京成立。
- 1996年第五届中国电影节开幕。
- 1152年腓特烈一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 1969年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成立。
- 1992年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
- 1912年同盟会改组
- 1984年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黄家驷逝世
- 1997年日全食与彗星(海尔-波普彗星)同时在漠河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