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伦堡事件
1945年1月17日
每年的1月17日,一些西方国家分别举行活动,纪念1945年1月17日失踪的一位瑞典外交官劳尔·瓦伦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4年,年仅33岁的瓦伦堡被任命为瑞典驻匈牙利大使馆一等秘书。当时,他负有一项特殊的使命:尽可能多地挽救处于纳粹德国手中、极可能遭到杀害的大批犹太人的生命。瓦伦堡冒着生命危险,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为上万名匈牙利犹太人签发了瑞典护照,使他们逃离虎口。他的这一活动得到了美国的资助。1945年1月苏联红军攻入布达佩斯之后不久,瓦伦堡失踪了。有人在1月17日看到他同一位苏联军官,乘车前往设在德布勒森的苏军司令部,之后便再也没有露面。苏联方面先是否认拘留他,后来在瑞典方面的一再催问下,苏方于1957年发表声明说,瓦伦堡已于1947年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在莫斯科的卢比安卡监狱。有人认为,苏联怀疑瓦伦堡是美国间谋因而将其逮捕。
由于没有任何有关瓦伦堡死亡的证明,苏联的声明并未使这一事件就此了结。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仍然不断有消息透露,瓦伦堡还活着。历届瑞典政府及瓦伦堡的亲属也不相信瓦伦堡已经死亡。瑞典政府曾多次与苏联进行交涉,苏方在多数情况下根本不予理睬,偶尔也重申1957年的声明。1982年,瑞典政府就这一事件公布了详细的、长达13000页的文件,仍未能使问题得到澄清。但是纪念瓦伦堡的活动却在西方国家中不断发展,1985年1月17日,至少有25个国家的“瓦伦堡委员会”举行了纪念活动。当时,瑞典首相帕尔梅发表声明说,“瓦伦堡今天成为人道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1981年,瓦伦堡成为美国荣誉公民,美国总统里根称瓦伦堡是一位“伟大人物”。


猜你喜欢:
- 1962年联合国裁军委员会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 1949年北约经各国陆续批准后开始生效
- 1699年丹麦、俄国、萨克森和波兰签订瓜分瑞典帝国条约。
- 1790年法国作家阿尔封斯·德·拉马丁出生(卒于1869年)。
- 1934年法国著名现代物理学家居里夫人逝世,享年67岁。
- 1973年胡安·庇隆再次当选阿根廷总统
- 2003年林同炎逝世,桥梁大师。
- 1831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历史学家温泽出生
- 1902年京师大学堂正式招生
- 1968年美国女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逝世
- 1994年布达拉宫维修工程竣工
- 1789年法国废除封建制。
- 1867年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出生
- 1922年世界第一次国际经济会议召开
- 1982年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完成历时8天的第三次飞行,在新墨西哥州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