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徽班进北京,京剧开始形成
1791年1月12日
1791年1月12日四大徽班进北京,京剧开始形成
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剧坛4个戏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乾隆帝弘历祝寿,从扬州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以唱“二黄”声腔为主,是为徽班进京演出之始。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6个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时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簧、昆曲、梆子、啰啰诸腔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出现了“四徽班各擅胜场”的局面。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与昆剧。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嘉庆、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西皮调)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习楚调之长,为汇合二簧、西皮、昆、秦诸腔向京剧衍变奠定了基础,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 因此,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末,四大徽班已相继散落。


猜你喜欢:
- 1743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诞辰
- 1874年美国生理学家厄兰格旧金山
- 1978年中央批准国务院成立引进新技术领导小组
- 1921年交通大学成立,正式招收新生
- 1995年中国大陆人口达到12亿(台港澳除外)
- 1626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在沈阳登基,是为清太宗。
- 1932年曼莫汉·辛格,印度现任总理。
- 2006年香港足球界的后防球员,有「谭铜头」美誉之称的谭江柏逝世
- 1476年明代蒋琬上奏加筑北京外城
- 1990年绍兴黄酒节
- 198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正式通车
- 1981年台湾歌手卓依婷出生
- 1996年美国商务部长布朗遇难
- 1924年人类首次通过无线电波将一张图片传送过大西洋。
- 1707年印度莫卧儿王朝大帝奥仑泽布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