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贝耶尔诞辰
1935年10月31日【出生】
1835年10月31日 (农历九月初十),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贝耶尔诞辰。
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这天情绪特别好,他特意为一位科学家在宫廷里举行大宴,他久闻这位科学家是一代奇才,因此亲自到宫门迎接。可是,当他见到这位科学家时,不禁愣住了;他这么年轻。事后,他对大臣们说:“没想到,这位誉满全欧的大学者,原来是个小青年哩!”这个小青年就是德国有机化学家阿道夫·冯·贝耶尔,这时只有24岁。
贝耶尔生于1835年10月31日,父亲原是普鲁士总参谋部的陆军中将,虽是行伍出身,却很爱好科学。退伍后,50岁还从师学习地质,76岁时竟出任柏林地质研究院院长。母亲是名门闺秀,明理晓义。贝耶尔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贝耶尔10岁生日那天,他原以为父母会像别人家父母一样为他庆祝生日,不料母亲却领他到外婆家去消磨一天,他很纳闷。回家的路上,母亲对他说:“我生你时,你爸爸41岁,还是个大老粗。现在跟你一样,正在努力读书,明天还要参加考试,我不愿意因为你的生日,耽误他的学习。妈妈现在只能尽心尽力,使我们的家庭生活的丰富多彩一些。你长大了,可要使我们这个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啊!”后来贝耶尔回忆这件事时说:“这是母亲送给我10岁生日的最丰厚的礼品!”贝耶尔在大学读书时,德国的有机化学权威贾古拉教授已誉满学府。
有一次,贝耶尔对父亲说:“贾古拉只比我大6岁……”他的话还没说完,父亲质问道:“大6岁怎么样,难道不值得你学习吗?我读地质时,有的老师比我小30来岁,难道就不学了?”贝耶尔以后谈起这件事常说:“父亲给予我的教训,算这一次最深刻!”
贝耶尔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育和期望。在柏林大学的头两年,他专心学习物理和数学,1856年开始注重研究化学。1858年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有机化合物凝结作用综合研究》,为化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由于他谦虚好学,刻苦研究,发现了靛青、天蓝、绯红现代三大基本染素分子结构。在有机染料和芬芳剂方面的成就,实现了他母亲所希望的“使我们这个世界更加多姿多彩”。他70岁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82岁病逝。


猜你喜欢:
- 1992年九寨沟等三处成为“世界级”自然遗产
- 1919年圣日尔曼和约签字。条约规定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承认匈、波、捷等国的独立,还有奥地利割地、赔款等内容。
- 1792年意大利音乐家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出生。
- 1601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逝世
- 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
- 1642年荷兰航海家塔斯曼发现新西兰。
- 1990年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 1953年约旦第三任国王侯赛因登基
- 1919年直皖战争结束,段祺瑞辞职
- 1920年高阳创立私立无锡中学
- 1987年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访问伊朗和伊拉克。
- 1966年第一届亚洲新运会结束。
- 1949年美国、英国等11国外长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 1912年泰坦尼克号从南安普顿港出发,开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航行。
- 1962年萨兰被捕秘密军队组织失去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