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词人辛弃疾逝世
1207年10月3日【逝世】
1207年10月3日 (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逝世。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享年67岁,是南宋时代一位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词人。他出生时,正是民族英雄岳飞被赵构、秦桧一伙杀害的前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一举攻取开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愤怒的中原百姓终于在1161年纷纷起义抗金。年仅22岁的辛弃疾聚集2000人投入农民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被任命为义军“掌书记”,共同领导义军。
为了击破金统治者对义军的诱降和进剿,更有效地打击金兵,耿京听从了辛弃疾的联系南宋协同抗金的建议,派他为代表到南宋去洽谈。辛弃疾圆满地完成任务后,在返回的途中得知了耿京被叛徒张国安杀害的消息,立即带人飞驰张国安所在的金兵大营,活捉了叛徒张国安,并且号召耿京旧部上万士兵反正。这时的辛弃疾年仅23岁。他的英勇行为不仅打击了金人,更鼓舞了人民抗金的信心。
辛弃疾南归后,向宋孝宗进《美芹十论》。他根据自己两赴燕京,深入河朔一带所了解的情况,阐述了“女真虚弱不可畏”的理由;批判了“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的投降谬论;对南宋王朝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抓住时机进军收复中原失地等等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由于投降派的极力反对,英明果断的《十论》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辛弃疾毫不气馁,不久又向宰相虞允文进呈《九议》,内容和《十论》基本一致,但他这次却尖锐地指出:打击敌人,恢复国土,是关系到国家、生民的大业,不是皇帝或宰相的私事,应当上下一心共同参加。《九议》和《十论》的命运一样,辛弃疾的爱国热情、战斗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没有得到理解和重视。
1181年,主和派对辛弃疾的抗金行动和要求予以诽谤与弹劾,于是辛弃疾被逐出朝廷,弃置不用达20年之久。这期间是他词作的盛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造成了他豪放而深沉的词风。他的词绝大部分是反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意志和对投降派偏安误国的痛恨,这就集中地表现了当时人民反抗民族压迫、渴求统一的愿望和要求,成为几百年来一直振奋鼓舞人民爱国精神的名作。
辛弃疾64岁时,南宋大臣韩氏想进军中原建功立业,曾起用辛弃疾做镇江知府。辛弃疾也想借机会实现抗金夙愿。他一方面向韩氏进言:进军前务必做好准备,一方面派人潜入金国去侦察敌人兵马数目、屯戍地点、将帅姓名、帑廪位置等,还赶制万套军装,要召募壮丁训练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谁知这一切都没有如愿以偿,1207年10月3日,辛弃疾便含恨去世,死时68岁。据《济南府志》载,他临死时还大呼“杀贼!杀贼!”抗金决心至死不渝!


猜你喜欢:
- 1942年日军攻占吉隆坡
- 1951年丘吉尔77岁再度执政。
- 1713年约翰·斯图尔特,乔治三世时的英国首相
- 1741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 1817年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逝世(1775年出生) 。
- 1921年爱尔兰议会下院拒绝英国提出的和平建议
- 1907年农田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创始人沙玉清出生
- 1981年袁隆平荣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 1912年袁世凯指使曹锟的部下制造了“北京兵变”。
- 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
- 1817年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逝世
- 1900年清军击毙德国公使克林德
- 1385年葡萄牙人在阿尔儒巴罗塔战役中击败了卡斯蒂利亚人。
- 1950年中国与芬兰共和国建交。
- 1949年在第一次以色列选举中,大卫·本-古理安当选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