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谋反事发
1510年9月13日
刘瑾在明孝宗在位时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对这个难得的机会很知道珍惜,因为他知道太子将来登基即位后他这个日夜服侍的太监就是功臣了,权势与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刘瑾便千方百计地讨好太子,侍奉当时只有十多岁的太子。
在公元1505年,即弘治十八年,明孝宗因病去世,太子顺利即位,这就是明武宗。刘瑾和马永成、高凤等七名太监得到了新皇帝的宠爱,被称为“八虎”,刘瑾则是“八虎”之王。在刘瑾的领导下,这些宦官想方设法地鼓动武宗游玩享乐,他们则专权跋扈,隐瞒着皇帝为非作歹。刘瑾最受武宗的信任,在内宫监任职,而且掌管着京城的精锐守卫部队。
第二年,为国忧虑的大臣们见武宗被宦官们搞得不理朝政,便纷纷劝谏。开始武宗听不进去,直到被告知天象有变,是上天在警示他,武宗这才有所表示。武宗打算将刘瑾先贬到南京。
但大臣们则坚决要求杀掉这个祸根。为了让皇帝下决心除掉刘瑾,大臣们联合了当时的京城主要官员,准备第二天一起劝谏武宗杀掉刘瑾。但吏部尚书焦芳却在当天晚上向刘瑾透漏了消息,刘瑾一听,大惊失色,赶忙召集其他七人连夜到武宗面前哭诉求情。武宗念及刘瑾以前的忠心照顾,竟赦免了他们,而且在他们的怂恿下将司礼监、东厂、西厂也让他们分别掌管。
司礼监在当时是很重要的内宫官署,有掌印太监一名,秉笔太监八至九名。在明朝,百官向皇帝上书,要先送内阁,由内阁辅臣做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叫做“票拟”,再交给皇帝批阅。皇帝用朱笔在奏章上批示,叫做“批红”。有的皇帝如果不勤于政事,便让司礼监宠信的太监代笔,这就给太监的胡作非为提供了可能性。另外,司礼监的太监还有一个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特权:传达皇帝旨意。有时由秉笔太监记录下皇帝的话,然后让内阁起草,或者由太监口头传达给有关大臣。这种制度直接给宦官造成了篡改圣旨的机会。刘瑾就是司礼监的主管,这是他专横跋扈的重要资本。


猜你喜欢:
- 1977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 1841年英国企图以武力迫使清朝钦差大臣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进攻沙角、大角炮台,发动虎门之战
- 1921年美国第一夫人南希·里根出生。
- 1995年我国首次中标国际超大建筑设计
- 1954年美国著名电影演员约翰·特拉沃尔塔诞辰
- 1987年建国后第一家典当商行成立
- 2008年国际和平日
- 1659年第一个来华的波兰友人博伊姆去世。
- 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所有大中型舰艇从即日起,以国内的山川、河流、城市名称命名。
- 1930年美国宇航员迈克尔·科林斯出生。他曾执行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
- 1916年兴登堡担任德军最高统帅
- 1855年石达开率太平军在江西湖口大败曾国藩的湘军
- 1956年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创建。
- 1975年胡志明战役
- 1958年达荷美(现在的贝宁)宣布为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