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提出辞职
1919年6月11日
1919年6月1日,民国总统徐世昌向国会参、众两院提出辞职。
他在辞职咨文中说:关于对德和约,“原拟全约签字,惟提出关于胶澳各条声明保留,此项原属不得已之办法。但体察现情,保留-层,已难办到。......内审国情,外观大势。惟有重视英、美、法各国之意见,毅然全约签字,以维持我国际之地位。......惟是国内舆论,坚拒签字,如出-辙,......欲以民意为从违,而熟筹利害,又不忍坐视国步之颠踬。此对外言之不能不引咎者-也”。
关于上海的南北和会,他说:“乃沪议中辍,群情失望,在南方徒言接近,而未有完全解决之方;在中央欲进和平,而终乏积极进行之效。......此就对内言之不能不引咎者-也”。
同日,参、众两院议长李盛铎、王揖唐亲自登门退还徐大总统的辞职咨文,并联名通电:“查现行约法,行政之组织,系责任内阁制,一切外交、内政,由国务院负其责任,大总统无引咎辞职之规定。且来文未经国务总理副署,在法律上不生效力。当由盛铎、揖唐即日躬赉缴还,吁请大总统照常任职。”当天,段祺瑞也亲至徐宅挽留。
各地挽徐电内容,一是挽徐,二是表明对德和约签字的态度,三是表明对再开南北和会的态度。支持对德和约签字的有安徽督军倪嗣冲、山东督军张树元、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福建督军李厚基、山西督军阎锡山、四川督军刘存厚、甘肃督军张广建、淞沪护军使卢永祥。一度反对签约的江西督军陈光远、察哈尔都统田中玉,转而支持签约。他们主张:“今保留一层,既万难办到,则两害取轻,不得已签字,亦无不可。”
奉系张作霖、豫督赵倜、湘督张敬尧、浙督杨善德等,在通电中除对徐恭维一番,不能去职外,皆敷衍搪塞之语。
12日,《公言报》发表安福系“某君”的谈话。“某君”以讥讽的口吻说:在当前的局势下,“想大总统亦不忍拂衣而去,以负天下苍生。此种咨文表示,只可当-种发牢骚之文字观也”。


猜你喜欢:
- 1632年吕岑战役,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战死。
- 1961年台湾证券交易所设立。
- 2001年吴文俊、袁隆平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1911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成为到达南极的第一人。
- 1895年军事史学家,战略思想家利德尔·心出生(卒于1970年)。
- 1917年《新青年》发表我国第一批白话诗——胡适白话诗8首
- 1981年世界粮食日
- 2001年中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 1983年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提交《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工作的报告》
- 1980年西班牙职业篮球运动员保罗·加索尔出生
- 1938年日军向武汉合围
- 1932年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刘天华逝世
- 1997年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暨原有股份公司规范工作会议举行
- 1932年《文学月刊》出版
- 1996年中国科学家在辽宁首次发现侏罗纪鸟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