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海峡隧道条约正式签字
1986年2月12日
1986年2月12日 (农历正月初四),英法海峡隧道条约正式签字。
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交换英法海峡隧道条约文本
1986年2月1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法国总统密特朗在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参加了英法两国海峡隧道条约的签字仪式,从而正式确认了两国政府对于建造海峡隧道工程的承诺。
因法国宪法规定总统不能签署对外条约,当天在条约上签字的是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和法国对外关系部长罗朗·迪马。
在签字仪式上,撒切尔夫人说,这项条约为英法两国的工业合作写下了新的篇章,并且对整个欧洲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密特朗总统指出,这项条约是两国人民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英国同欧洲大陆的联系自古以来主要是通过英吉利海峡进行摆渡。海峡间的运输极为频繁。以1984年为例,往返运输客运为两千万人次,货运达两千万吨。这样繁忙的往来,使人越来越感到解决海峡运输问题是势在必行了。
早在1751年,法国学者尼克拉·德马雷曾写过一篇《古代英法接壤论》,阐明上古时代英法两国的国土是连接在一起的。1802年法国工程师马悌厄曾向拿破仑一世建议修筑一条海底隧道直通英国,但被否决了。以后,许多人又接连提出过各种开凿英法海峡隧道的建议。现代欧洲经济的发展再次把这一隧道工程迫切地提到人们面前。1973年11月,英法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修建海底隧道的条约,并提出了具体方案。1978年,两国国营铁路公司恢复了对开凿隧道计划的研究。1984年11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与法国总统密特朗达成基本协议。1985年5月,两国政府又邀请各国主要工程公司和银行财团提出工程计划草案。(历史今天)
法英领导人选定的方案是英法海峡隧道财团提出的。按照该方案的初步设计,在海峡最窄处的多佛尔—加来之间,于海底40米深处的白垩岩中,开凿两条长50余公里、直径7.3米的铁路隧道,其中37公里在海底。一条供巴黎—伦敦的火车通行,另一条供穿梭列车营运,专门载运乘汽车穿越海峡的人员及其车辆。在这两条主隧道的中轴线当中,再开一条直径4.5米的服务隧道,每隔375米与主隧道贯通,解决通风和维修等问题。该工程总耗资预计约530亿法郎。两国政府均不提供公共资金,全部利用私人资本建设。
两国政府同时责成英法海峡财团在15年内提出另修一条固定公路通道的方案。英法海峡财团是由两国15家公司和银行组成的。1993年海峡隧道完工后,高速火车通过海峡只需26分钟。全天营运,高峰时间可每3分钟开出一列火车,每小时可向两岸各运载四千辆汽车。两条隧道每年的客运量为4000万人次,货运量1300万吨。
据统计,1983年海峡的客运量为2400万人次,货运量2600万吨。


猜你喜欢:
- 1629年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出生
- 1962年太平天国领袖李秀成的宝剑重归祖国。
- 公元121年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诞生
- 1949年在第一次以色列选举中,大卫·本-古理安当选总理
- 1986年中国足球组建红、黄队。
- 1971年京剧艺术家裘盛戎逝世
- 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
-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 1901年植物病理学家俞大绂出生
- 1912年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作家、历史学家金克木
- 1966年中央号召抓革命促生产
- 2006年委内瑞拉总统宣布采用新国旗
- 1993年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合拢
- 1910年有关耶路撒冷陷落的古代记录被发现。
- 1907年杨翠喜妓案加剧清廷内部倾轧